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“以房养老”试点 要做好遇冷准备

发表于2014-06-25

23日,保监会公布《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》,7月1日起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将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四地开始实行。对此,多位专家表示“以房养老”前景并不明朗。
“以房养老保险”试点终于要开始了。它本是为了弥补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而推出的一种养老方式,但遇冷的可能性很大。实际上现在就有遇冷的迹象,有媒体报道,距离试点时间还有不到一周,但保监会没收到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申请,很多保险公司甚至表示对此毫不知情。
保险公司为什么对此采取谨慎的态度?说白了还是风险太大。房子抵押过来,以后房价下降怎么办?房地产泡沫破裂怎么办?这些都是未知数。加上现有的房屋70年产权,没几年到期了怎么办?这些怎么办,都是导致“以房养老保险”业务亏损甚至血本无归的因素。不看清楚了,将来隐患多多。所以,保险公司们的态度,是可以理解的。
到了“以房养老”的主角——老年人那里,这个政策依旧不容易受到欢迎。尽管保监会为了保护参与者利益,做了大量规定,比如有至少30天的犹豫期,比如今后房屋价格上涨可以参与分红,以及对保险公司资质都有限制,可依旧应者廖廖。
华东师范大学曾经做过调查,上海有子女群体不愿意参加“以房养老”比例高达80.3%,无子女群体中有55.3%不愿意参加,不合作的比例相当高。舆论中,一种质疑显得非常悲怆,也非常有代表性:凭什么年轻时拼死拼活还房贷,好不容易到老了,还得把房子抵押出去来养老?
这种质疑击中了“以房养老”的道德软肋,实际上,正是因为正常的社会养老保险可能难以支持养老费用,才会出现“以房养老”这种办法的。而这背后,又隐藏着养老双轨制、养老资金管理以及人口政策等诸多背景。这个结不打通,恐怕很多人难下决断。
住房是中国人一个普遍的心结,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子里,很多人才会感到踏实。这种心结是有历史传统的,它也是住房价格飙升的基础之一。住房,是很多人奋斗一辈子才能得到的。好不容易得到住房,为养老又要把它抵押出去,如果有子女,抵押会牵扯到整个家庭利益,阻力会更大。这个弯儿要捋直,恐怕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,要有表率来带个头。
可惜的是,那些日常能引领时尚潮流的富人、明星,是没必要加入到“以房养老”的行列中来的,他们没必要为自己的养老操这份心。“以房养老”主要针对的人群,还是城市里的中下阶层。所以,观念也是这个政策有无响应者的重要因素,在这个坎儿上,有大量工作要做,也许还要花上很多时间才能转变观念。
面临如此众多的困难,老人们和保险公司可以说是麻秆打狼两头怕,“以房养老”实施起来,有着相当大的困难,保监会们对它“遇冷”,怕是也有思想准备。但既然要试点了,总该是有些收获的。
比如,可以和一些发达国家的“以房养老”对比一下,看看人家为什么能成,我们为什么困难;比如,尽量把手续简化一下,最好让人一目了然,合同不要弯弯绕,条款上不要欺负老人;还有,在这段时间里加快养老保险的改革,让大家有个心理舒缓——并不是有了“以房养老”,国家就不管了,相关政策该推进的仍要推进,包括产权年限等。“以房养老”就算“遇冷”,相关制度的推进也是一种收获,刺激养老制度的进步。毕竟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,已经等不起了。

上一页|1|
/1页